“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大别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大别山位于中国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至霍山和张八岭,北抵黄河,南临长江,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因其极高的人文价值和深厚的红色底蕴而出名。通过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进行合理研究与规划,可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而仅考虑地理位置或某一等级属性的单一维度评价已不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旅游纵深发展的需要,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分析已开始转向节点质量的多层面评价。因此,为丰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韩勇博士及其合作者展开了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的研究。
首先,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经过对932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核密度分析,又以自然断裂点方法为分类依据,同时通过5个等级进行可视化表达,研究者发现整个大别山区域的红色旅游资源整体呈现“大集聚,小分散”,中部集聚、东西部分散的空间格局特征。
图1 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G值核密度估算示意图
接着,研究者综合分析了该区域的交通资源状况,即探究了红色旅游资源的连通性。发现大别山区域的交通网络连接度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交通回路性较差,资源之间的连接较单一,空间连通度较差,也增加了游客的旅游成本,造成客源流失,同时旅游资源核心节点间联系不强,市域间可进入性尚存在障碍,这些因素都为旅游业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
最后,当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已存在结构较为完整的次区域亚类型旅游圈,单一类型属性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资源优势互补的区域错位发展条件,不同类型属性红色旅游资源之间则具有区域叠加特征,如,以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V15)为一级节点,以刘邓大军渡淮纪念碑为二级节点的V15旅游圈旅游资源间联系相对紧密。
图2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资源类型红色旅游资源网络结构可视化表达
相关研究以“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为题,发表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上,bat365在线中国登录入口韩勇为文章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论文信息:韩勇,巴涵梦,龚立新,贺萌琳.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6(4),DOI:10.3969/ji.ssn.1003-0972.2023.04.015,http://journal.xynu.edu.cn/article/doi/10.3969/j.issn.1003-0972.2023.04.015
供稿人:天文地理爱好者协会 学术部 李诗璇